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精神,引领学生将劳动课堂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2024年7月,数学与统计学院“红数林垄上行6+1”实践团赴玉林市兴业县龙口村、北流市木棉村等地,围绕理论宣讲、文化振兴、生态保护、教育关爱等内容开展“六个一”志愿服务活动,以青年视角展现青春担当,用青年声音传播中国故事,携手青年垄上行,笃行致远办实事,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数字赋能,科技兴农——开展一次理论宣讲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实践团成员深入乡村开展“数字赋能,科技兴农”理论宣讲活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乡村振兴知识与惠民政策,详细阐述科技兴农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模式,通过生动的案例与详细的讲解向村民们展示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如何精准指导农业生产,激发村民们对科技兴农的浓厚兴趣。引导当地群众充分利用“中国农技推广”APP等数字资源平台,强化数字赋能,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科技动力。
为民办事,实干惠民——开展一系列惠民实事
耕耘田野间,情暖润心田。实践团成员走出校园、深入乡村、走到垄上,积极协助村干部、农户做好收玉米等农耕作业,把“红数林”劳动实践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让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农耕的快乐和辛苦,在劳动中学会感恩和团结协作,在田间感受乡村之美、劳动之美,在农耕体验中收获丰收之乐,用心用情为村民办实事。
携手美化环境,共筑绿色家园。实践团开展“美化环境,悦享生活”村容村貌提升计划+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实践团成员带领当地中小学生开展村容村貌提升清洁行动,他们手持扫帚、垃圾铲,对乡村的道路、绿化带、村民活动中心、亚新官网入口(中国)官方网站操场等公共区域进行了全面清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营造舒适宜居的乡村环境。同时,实践团成员对青少年、村民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村民从自身做起,共同维护乡村的清洁与美丽。
实践团开展“珍爱生命,谨防溺水”暑假防溺水安全教育,通过生动有趣的问答方式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围绕暑假期间的各种安全隐患展开讲解,重点突出防溺水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列举鲜活的案例,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私自下河游泳的危险性,并教会他们如何在遇到危险时正确自救和互救。
传承文化,拾忆童趣——开展一系列农村未成年人文化体验营结对共建活动
在阳光明媚的夏日里,一系列别开生面的“传承文化,拾忆童趣”农村未成年人文化体验营结对共建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团成员开展“国学经典进校园”传统文化宣传活动,讲解有关忠、义、礼、孝等的国学经典文化,并通过历史故事和视频资料,带领农村未成年人感受国学文化的深刻道理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开展“大手拉小手”手工DIY传统文化工艺品,让孩子们在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手工DIY、生活体验等环节,让农村未成年人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实践团在农村未成年人文化体验营结对共建活动中融入学科特色,实现数学文化“点对点”的输入与输出,助力乡村教育。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红数林”数学文化科普活动,宣传数学强基计划,分享数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应用能力。提醒孩子们在享受暑假快乐的同时,不忘学业,合理安排时间,度过一个愉快而又充实的假期。
垄上调研,助力振兴——开展一次乡村振兴调研,提出一项务实建议,撰写一份调研报告
实践团深入垄上垄下乡村一线,围绕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以及乡村振兴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深刻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全新时代成果,加深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实践团成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数学建模和统计分析等专业工具处理调研数据,深入分析乡村振兴的现状和问题,基于调研结果,围绕如何加强乡村教育和培训;如何提升村民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如何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化经济;如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如何强化基层党建,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作用等内容,提出一项务实建议,撰写一份调研报告,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